• 瀚锅鸳鸯火锅底料

当前位置:首页 > 餐饮资讯 >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2022—2025年)的通知 渝府办〔2022〕23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2022—2025年)的通知 渝府办〔2022〕23号

作者: 来源:重庆政府网 时间:2022-10-05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2022—2025年)的通知

渝府办〔2022〕23号

 

有关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9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2022—2025年)


 

为推动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协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提升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能级为核心,加快彰显内陆开放通道新优势,构建产业体系新格局,培育创新驱动新成果,塑造临空都市新风貌,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和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临空经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强化统筹、联动发展。不断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树立系统思维观念,坚持以“一核”关键引领、“五区”协同支撑,提升示范区整体承载能力和发展能级,加强与属地行政区、其他经济功能区融合发展,形成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经济区域。

突出指向、集聚发展。聚焦聚力、优先发展航空相关产业,做强做优临空商务、临空物流、临空制造等优势领域,培育壮大临空会展、临空保税等产业,形成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临空产业集群。

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强化技术、制度、政策、模式创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高度融合,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示范区开放合作水平。

产城互促、融合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产业体系和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互联互融,形成内畅外联、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空间,推动空港、临空产业和城市融合高质量发展。

集约低碳、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和“会呼吸”的生态园林城市。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面建成创新驱动、开放引领、宜居宜业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在创新驱动型、贸易国际化、产业链条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际航空门户枢纽迈入新层级,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63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0万吨,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占比达到40%,国际(地区)航线数量达到115条,国内客运通航城市超过185个,基本形成通达国内、覆盖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的全球航线网络。临空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更趋显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临空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元。国际商务中心、国际化街区、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果,临空都市的个性品位、风情特色进一步彰显。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创新驱动引领的示范作用更加突出,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创新体系运行质量和整体效能稳步提升,示范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到2035年,示范区经济实力、城市魅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全面建成拥有世界级产业集群、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水平开放通道、具有巴渝特色的现代化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为联通全球、享誉世界的国际航空门户枢纽。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建成内陆开放空中门户。

1.强化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枢纽效应。强化建设运营优势,构建“主基地航空公司培育+做大中转业务”双轨并行、“全服务+低成本”双轮驱动的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模式。加强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投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优化运行流程,强化中转功能,完善跑滑系统,提高机场时刻容量,提升机场保障能力。培育打造主基地航空公司,加强与基地航空公司的战略合作,新建或重组1—2家主基地客运和货运航空公司,引导主基地航空公司加大机队尤其是宽体机的投放,加快形成规模优势和航班波。提升机场服务品质,深化“重庆飞”品牌内涵,构建机场服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推广自主智能服务设备、智能化行李系统、人脸识别出港、智能仓储、自动化物流等应用。在航站楼空间设计、服务流程、商业服务等方面深度嵌入重庆文化基因,打造“巴渝文化、山水重庆”的特色文化场景。

2.拓展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持续发挥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竞争优势,面向“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打造伦敦、巴黎、罗马、纽约、洛杉矶“五大精品航线”和新加坡、东京、首尔、曼谷、吉隆坡“五大骨干航线”,建立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持续增加覆盖范围和密度,聚焦快线建设,提升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至国内重点城市航班密度,将“重庆—北京”快线模式推广至上海、广州、深圳等热门航线,在支线快线产品“经渝飞·黔江快线”基础上,打造干支线机场联动样板工程并进行推广;推动“黔江+武隆”“巫山+万州”空地协同一体化运行,加快构筑“干支通、全网联、体验好”的航线网络。

3.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强化机场集疏运功能,加快构建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立体、快速、智能交通网络。扩容对外快速通道,加快建成铁路枢纽东环线机场支线,推动渝宜高铁引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加快南北大道北延伸段建设,加快推进渝北至邻水(新线)前期工作,建成2条以上东西向骨架道路,全面推进三环高速公路建设。织密示范区内立体交通网,加快轨道交通15号线建设,推进轨道交通26号线前期工作,加强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建设,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关键节点。畅通示范区内“微循环”,推进空港新城甘悦大道、椿萱大道、秋成大道等“七横五纵”路网建设,谋划两路片区城市环道建设,提速两港大道、金石大道、椿萱立交、宝山大桥立交等节点工程。大力推广智慧交通,推进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A和T3B航站楼间智能捷运系统建设,以临空商务区、会展区为重点布局智慧停车设施,全面构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智慧型公共交通设施为基础的绿色高效智慧交通体系。

(二)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建成临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

4.培育发展航空航天关联产业。加快引入和发展航空航天高新技术和核心产业,补齐建强临空制造产业链。发展航空制造及关联产业,发挥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和航空产业优势,发展航空器电子设备制造、航空电子系统集成等产业。积极引进航空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制造、研发企业。鼓励在渝航空公司提升重庆基地维修保障能力,建设总部维修基地。鼓励有条件的航空公司探索开展航空维修国际合作,大力引进第三方航空维修企业和生产航空发动机、重要零部件等代工厂商来渝设立维修基地。大力发展飞机拆解与二手航材修复、认证、再销售等产业,鼓励本地汽车制造产业为航空维修提供零部件生产配套,支持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做大做强航材维修和存储分拨中心,探索设立内陆航空维修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发展航天产业,以航天制造及卫星应用为核心产业链,以航空航天服务为支撑产业链,力争引入1—2家在全球航天产业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示范区设立研发机构和总部。不断提高航空航天关联产业产值占临空产业总产值比重,强化航空航天产业带动作用。

5.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力优势领域,借助龙头企业“以商招商、以强招强”,做大做优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挥好整车渝企的行业实力,深化新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汽车领域的运用,以发展新能源整车和打造全市汽车电子重点关键产业园为抓手,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发展智能终端产业,以重庆前沿科技城、空港工业园为支撑,围绕龙头企业,抓好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招商,打造西部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高地。发展软件信息产业,以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为核心,优化完善“龙头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应用+人才培养+创新孵化”的软件产业生态,培育一批高水平软件研发中心,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到2025年,示范区智能终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达到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以上。

6.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产业。全力推进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大国际货运航线开发力度,鼓励航空企业深耕欧美、日韩等国际枢纽航点,增加航班密度频次,努力构建通达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加快融入全球“123”航空快运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加快发展“航空+”多式联运,联动国际卡车航班、国内汽运班车、仓储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服务等产业,打造专业化、智能化、国际化的物流贸易集散中心,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小时航空”物流通道建设。推动千亿级航空物流园建设,重点打造木耳航空物流园、机场航空物流园和保税港区国际贸易物流园三大物流产业片区,加快国际快件集散中心、国际工业品采集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合理布局仓储物流、航空货运、快件集散等业态。提升高端物流服务能力,依托航空物流跨区域物流分拨中心,开展采购、外包、转化等供应链物流核心环节的物流管理,吸引高端商品的代理机构、批发机构入驻示范区,打造辐射西南的高端商品流通中心。支持境外航空公司、货代企业发展国际中转业务,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力争到2025年,航空物流产业园营业额达到1000亿元,航空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升。

7.大力发展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与临空制造产业深度融合,逐步推进服务业实现临空型、现代化。发展会展产业,依托悦来国际会展城,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大力发展航空展览展示业务,为航空器交易、技术研发等提供支撑与配套。完善商务、商贸等服务功能,提升会展综合服务能力,支撑会议会展的高效运作。到2025年,新增展会面积250万平方米,具备年举办展会270场的能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加快建设重庆设计公园,策划举办中国制造业设计大会暨悦来国际设计论坛、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推动重庆设计公园成为重庆市创建“设计之都”的核心承载地。加快发展航空金融产业,培育发展飞机及设备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特色金融产品,鼓励发展经营性租赁、二手租赁等多元业务,构建国际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重庆江北国际机场F片区产业策划和开发,重点发展空港休闲健康、航空金融与飞机销售、特色航食配餐、服务外包与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8.务实推进中新航空产业合作。推进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深度合作,加强航线连接,打造以重庆、新加坡为核心的双枢纽国际航线网络。推广通程航班模式,提供一站式、多样化的国际通程联运产品,提升重庆在新加坡及东盟国家的国际航线辐射能力。高标准打造中新航空产业园,做大做强飞机维修产业,吸引国内外知名头部物流企业在渝设立航空快递转运中心和区域性分拨中心,打造特色明显的城市综合体。做实做强机场商业合作主体,提升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商业运营管理能力。鼓励新加坡企业通过专项合作、认购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机场投资建设活动。支持有实力的重庆企业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合作关系协定》(RCEP)契机,通过合资合作、航空器采购等方式开展对外航空产业投资活动。

(三)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加快建成临空国际贸易中心。

9.加快服务贸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便利化水平。建立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上下游企业,打造涵盖第三方平台、支付、金融、信用、创意、软件等领域的综合服务功能区。推动跨境电商B2B发展,引导外贸企业自建或使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展示产品与服务。搭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云平台,为跨境电商中小企业提供品牌培育、物流仓储、退换货与支付便利化等服务。落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推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通关、仓储、融资等服务。开展特色服务外包,做好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培训,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在示范区设立外包中心。加快引进软件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离岸软件服务外包。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优先组织示范区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等国内知名展会。加强服务贸易平台建设,深化打造两路果园港综保区服务贸易综合平台、临空国际贸易示范园等企业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服务模式和业务范围,为服务贸易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的一站式服务。

10.加强开放平台协同建设。统筹口岸、综合保税区、自贸区等各类开放平台资源,加快推动平台提档升级、协同发力。推进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加快推动航空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建设及验收工作,发挥好进境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植物种苗等指定监管场地功能。加快实施智检口岸项目,推进作业场所、查验平台、信息系统智能化建设,实行“厂港联动”“场港一体”监管模式,开展航空服务业重点企业特殊监管创新试点。加快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探索实施随整机进境未单独申报的零配件便捷进出综合保税区的监管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和通关时间。推动自贸区先行先试,探索国际运输开放创新,推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探索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扩大与新加坡的金融交流合作,支持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探索建立以数据交易流通、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等为核心的数字贸易创新发展规则体系。

(四)完善协同联动体系,加快建成创新驱动引领区。

11.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构建“政产学研金用”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积极争取组建特色应用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与示范区龙头企业合作。以中新(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支撑,加快推进中关村信息谷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汽车智能化、先进计算、公共服务共享等研发平台。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加快法律机器人、5G无人驾驶等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点建设。提升市场主体创新能力,联动国家信息中心、两江云计算中心,聚焦培育物联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高成长型企业,支持一批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12.推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构建联合创新机制,加强示范区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川渝高竹新区协同创新,打造临空创新产业生态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配置全球要素资源的创新机制,建立国际协同信息交流通道,形成产业明确、服务专业、国际协同的创新创业格局。共建联合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国际国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加强合作,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组建市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深化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推动企业研发机构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加强人才交流共享,借助中新(重庆)互联互通人才服务中心项目,力争引进新加坡创新创业企业100家,与新加坡共同培养现代服务领域专业人才1000名。

(五)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快建成低碳人文国际临空都市区。

13.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区。融入中国文化、巴渝特色、临空元素,营造多元包容的人文氛围,打造国际化现代都市形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重点打造空港新城百里绿廊、国际会展城“一带四核百园”山水城市。建设一批建筑空间丰富多彩、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建筑审美高雅大方、设施设备先进齐全的商业楼宇和五星级商务酒店。全面提升城市灯饰景观效果,精心打造两路片区、机场路、空港新城、数据谷片区等区域景观照明,大力推进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夜景照明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完善市政设施功能,围绕机场布局一批高端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化社区,配套引进国际学校、医院。加强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使用和管理,设立国际友人交流服务中心等便民机构,打造开放、包容、友好的国际化人居环境。

14.加快建设智慧生态城市。采取新技术、新业态,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绿色智能转型,全面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推广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统筹布局5G基站和专网、数据共享中心、“互联网+充电”等新基建项目,推进智能商铺、智慧商圈、智慧社区建设,探索“城市大脑”项目试点,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加快嘉陵滨江生态长廊(悦来段)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亲水系统、慢行系统、休闲系统。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大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一批超低能耗的示范建筑,扩大绿色可再生能源集中供冷供热项目覆盖范围。提倡绿色消费、低碳交通等生活方式,实现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力争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100%。

15.加快建设临空商务中心。突出“临空特色”培育,集聚高端商务,壮大高附加值消费,打造国际消费的新标杆。发挥保税免税、跨境及交通枢纽等综合优势,扩大中高端消费品进口规模,大力发展临空特色突出的国际商品消费、会展消费、免税商业、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站楼为核心,加快引进一批国际一线品牌概念店、主题店、城市定制店以及城市专属定制产品。积极引导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企业在示范区开设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西南首店、重庆首店,延伸发展“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的首店经济新生态。推进城市商贸提能升级,加快回兴、两路片区等建成区老旧特色商业街、夜市改造提升,优化升级现代消费走廊,规划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重点商业商务项目。增强本地优势消费品牌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彰显“重庆味”的文创旅游消费。联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策划推出一批旗舰会展、品牌赛事、旅游产品。丰富临空文创内涵,提升旅客满意度。到2025年,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商品销售总额超过1000亿元,助力千亿级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体制机制。

优化完善示范区开发建设联席会议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健全“市级统筹、一体规划、分区负责”的开发体制。市级联席会议负责协调解决示范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根据责任分工推动重点任务、政策措施落实,联席会议办公室承担日常协调和督查工作,对方案实施情况开展定期监测分析和督促评价。示范区各功能板块相关单位切实履行开发主体责任,其中重庆机场集团(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开发建设公司)牵头推进“一核”的开发建设,渝北区政府牵头推进临空商务区、临空制造区、临空物流区的开发建设,两江新区管委会牵头推进临空保税区、临空会展区的开发建设。鼓励各开发主体适时研究出台促进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

(二)强化要素支撑。

强化用地保障。综合考虑片区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科学布局空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临空产业,对示范区内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合理用地需求予以优先保障。按照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F片区建设的相关意见,在渝北区分区规划中统筹明确F片区建设用地的范围、面积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推进该片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强化财税金融扶持。统筹用好财税、金融等政策,发挥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撬动作用,对示范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给予精准支持。大力支持航空主业发展,加强对落户示范区的客、货运航空公司(含分、子公司)以及航空制造、维修、服务类企业的政策扶持。加强航空服务产业培育,鼓励临空偏好型行业协会或专业服务机构项目落户示范区。加强物流产业发展扶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减免相关费用。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支持金融机构针对示范区企业创新开发贷款产品。拓展现有资金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加快示范区综合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引进紧缺性专业人才,按规定做好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服务,构建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加强高职院校临空产业类专业学科建设,引导市内高职院校增设航空航天、飞机维修等专业,支持示范区内企业与高职院校围绕技术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

市级有关部门要与示范区各开发主体协同推进政策落实落地,如相关政策与市、区同类型政策有交叉重复,按照“就高不就低、奖励补贴不重复”的原则执行。

(三)优化营商环境。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要对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企业注册登记、融资、跨境贸易、投资者保护、履约、结算等方面接轨国际规则和惯例;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客商投资代办制度,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全面提高通关申报、税务、外汇、金融、货代等业务办理效率;建立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开展“互联网+政务”,打造数字化治理平台,推进营商环境数字化治理改革,推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附件:支持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政策措施清单

序号

政策

类别

主    要    内    容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1

强化用地保障

按照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F片区建设的相关意见,在渝北区分区规划中统筹明确F片区建设用地的范围、面积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推进片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渝北区政府、市规划自然资源局、重庆机场集团

2022年

2

支持发展航空运输

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培育,对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新设立的基地客货运航空公司,给予财税、人才引进、时刻资源等方面的重点支持。新增1—2家主基地航空公司,统筹整合市区两级资源,对培育对象给予重点政策扶持。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重庆机场集团、市财政局、渝北区政府

2023年前新增1家主基地航空公司;2024年前再新增1家主基地航空公司

3

 

支持新开或加密客运、货运航线。根据机型大小和航程远近,对新开或加密国际客运、货运航线给予3年培育期奖励,对新开或加密国内货运航线给予2年培育期奖励,具体奖励标准根据市政府相关规定执行。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渝北区政府

持续推进

4

支持发展航空制造及服务

争取航空公司和第三方航空维修企业建设西南航空维修基地,市、区两级对新引进的合同投资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重大航空制造、飞机维修、保税航材等项目,在土地、财税、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市经济信息委、市招商投资局、重庆机场集团、市财政局、渝北区政府、两江新区管委会

持续推进

5

 

鼓励临空偏好型行业协会或专业服务机构项目落户示范区,经市级有关部门备案或具有国际、国家相关批文或证照的,由所在地区给予一次性补助。

渝北区政府、两江新区管委会

持续推进

6

支持发展物流产业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对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支持。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

持续推进

7

 

对在示范区设立国际物流分拨中心的企业,年结算量达50亿元以上的,按结算量给予每年100万—500万元标准的资金奖励。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

持续推进

8

 

对临空经济示范区核心区C4地块内经市人民防空办、市政府口岸物流办认定的物流项目生产性用房(厂房、仓储)免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市人民防空办、市政府口岸物流办

持续推进

9

 

对中新合作示范航空产业项目区、重庆前沿科技城、临空物流区等重点区域内由市级相关部门统一认定的重点物流项目,按规定免征配套费;经市级有关部门确认后的工业项目生产性用房及仓储、检验检测、自用车库等配套用房,减按国家和我市规定计提的专项资金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中新项目管理局

持续推进

10

支持发展会展产业

支持引进、策划组织国际性、全国性、专业化的医药、航空等临空偏好型产业展会、峰会、论坛、学术交流等活动,对优质会展项目择优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市商务委、渝北区政府、两江新区管委会

持续推进

11

强化市场主体服务

深化应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模式,落实精简优化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和报关随附单据。

重庆海关

持续推进

12

 

在市对区县转移支付上,统筹考虑临空经济示范区(包括但不限于前沿科技城、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中新航空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发展因素予以支持。

市财政局

持续推进

13

强化金融支持

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临空产业发展,根据其在示范区实际投资规模,对基金管理人给予激励。

市金融监管局

持续推进

14

强化人才支撑

充分发挥行业人才主管部门作用,积极引育飞行员、民航企业技术骨干等紧缺优秀人才,按规定享受市、区有关人才政策。

渝北区政府、市人力社保局

持续推进

15

强化统计支撑

完善示范区统计评价体系,根据“一核五区”功能定位,分片区制定可量化指标,建立日常监测机制。

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渝北区政府、两江新区管委会

2023年

 

 

 来源:重庆政府网  原标题: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渝府办〔2022〕23号 

 

整理:谋赛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诉 | 联系我们